2018.01.17潘慧珶
我自1986年拜干潚洲為師,迄今已30年有餘。想想世界上有一億多人,每天在打太極拳,但真正練出功夫的,仍是鳳毛麟角。何以致此,為何有許多人練太極拳20-30年之久,仍未有所成?太極拳真的這麼難嗎?
干潚洲老師曾說: 要練好太極拳,有三個必備的條件, 缺一不可。
1.
要有恆心
2.
要有好的老師指奌。
3.
要有良好的環境。
這三個條件中,第一項及第三項,都是自已可以掌控的。唯獨第二項,找一個明師,郤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
鄭師爺說練功的程序,有三階九級(鄭子太極拳十三篇/P45-P49),學者不可躐等,要按步就班。逐級而上,始能有成。鄭師爺的黑皮書,可貴之處是,他以中醫的知識背景,人體經絡做為籃圖,演䆁出一套太極拳的理論,堪稱是劃時代的創舉,再用自已身體20年中的變化,來驗証之(十三篇/P73)。這是坊間許多太極拳著作中,看不到的。但就算如此,翻遍整個黑皮書,它只說到,練到某個階段後,就會有什麼效果及反應。至於如何去練,按照什麼方法,才能有所成,郤未見詳細解說。譬如他一再強調的是 ”要鬆”,”要氣沈丹田”,那如何練呢?採用何種方法呢?我們看到只是拳架的圖片,一些文字解說及其理論基礎。以鄭師爺的聰明才識及文筆,未何不加以詳述?唯一的解釋就是,此技藝是需要口授心傳,才能得到真諦。實非筆墨可以文傳。
古曰: “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都強調,練功須要一個真正明理的老師,在旁隨時隨地按照您的練功進度,體悟的程度,不斷地,口授心傳,才能出真正的功夫。
太極拳的功夫,好壞,高低,一般人是很難去分辨出來。有些人,練了20年,30年,都還在霧裡看花,更不要說一般初學者。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因為太極拳是內家拳,練的都是身體內部的東西,是需要自已去體悟,很難從表面上去理解。若我們把太極拳簡單地,分三個程度(小學,中學,大學)來舉例說明,只有當您自已練到中學的程度時,才能看出別人仍在小學的程度,因為您經歷過那個小學的階段,有體悟後,才看得出別人正在練小學的階段。同理,當練到大學階段時,您才能看到別人,正在中學,或是小學的程度。太極拳的奧妙,就是它偏偏不能倒過來看,也就是說,當您在中學的階段時,您是看不懂別人的大學程度,因為您沒有經歷過大學的體悟。所以您看不懂。也因此,一個學生自已是很難去分辨出,他的老師,是什麼程度的。這就是一個盲奌。
一般人練太極拳目的,大致可以分成四種:
(1)
養生 (2)
技擊(3)交友(4)表演。
自已把目標設定清楚,若只求交友或表演的,那就無謂明師的問題,但若為了求得真正的養生,或更上層樓,要技擊的話,那明師就是非常非常重要。一個練習者,每天花了那麼多時間,經年累月地,去苦練,若沒有明師指導,根本就是緣木求魚。落到最後,只不過身體略為強壯而已,殊為可惜。
要練好太極拳,除了要找對明師外,還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因為太極拳是內家拳,練的全是身體裡面的東西,練時需要全神貫注,不可分心。如果您在事業上,或家庭上,有煩惱,每天想這方面的事,您就是沒有這個環境,無法專心練,這樣也是出不了功夫的。因為體內的氣是跟著您意念走的,若您無法持續地,專注地練,您的氣是無法凝聚而累積,效果就會差很多。
最後一項,就是要有恆心及信心,在練習太極拳的道路上,岐途很多,常會踫到一些似是而非的練功方法及理論,若被誤導了,練了一個方法,5年,10年,還沒有出功夫,就表示這條路走得不對,您就得回頭再找正確的路。請問您的人生有幾個5年,10年可以消耗?但如果您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自已的恆心及信念變成很重要,您要堅持不斷地練下去,不可半途而廢,才會出真功夫。
以上總結分享我30年的經驗:要練出真功夫,一定要有個明師在旁,不斷地指導,再加上自已的悟性,恆心,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真誠地去練,才能有所成。
祝大家拳藝精進,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