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柯寬仁
本學會教育訓練委員會及秘書處為提升本學會會員對太極拳的認識以及推手之技藝,於九月四日安排了一場講習會,由莊理事長邀請廖禎祥老師、戴廷龍老師及陳智誠老師前來演講。三位老師分別屬老、中、青三代的姣姣者,就他們所學之太極拳及推手技藝,與大家分享。
此次之講習會由教育訓練委員會的洪聰明主委擔綱,召集委員會之熊克竝及戴春水兩位副主委與莊理事長,就講習名稱、日期、時間、場地、邀請講師、費用、參加人員、聚餐、講師之邀請函及感謝狀等種種問題,經過無數次之溝通及交換意見,直至定案共計花了諸多時日,不以為苦。其間也數次由莊理事長作東,挑燈夜戰。他們為此次講習會所付出之勞心及勞力,實在令人感佩萬分。
此次講習會計有42位會員及非會員參加,三位老、中、青講師也各帶了兩位徒弟或師兄弟來參加。講習會開始由莊理事長分別介紹所邀請的三位講師,就他們的行誼做了一番介紹,使與會學員有一概括性的瞭解。
第一場早上九點半由廖禎祥老師首先開講,廖老師是鄭子太極拳第二代,為鄭曼青宗師的得意弟子,注重內功修為、內氣發勁與各種推手心法。廖老師對鄭宗師所寫之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又稱黑皮書),瞭解得非常透徹,可以說達到滾瓜爛熟的地步。張三丰祖師所寫的太極拳經、王宗岳宗師所寫之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心解、十三勢歌以及打手歌等知之甚詳,其獨到的見解無人能出其右。他要求習太極拳者,不但要徹底瞭解其真義,而加以運用且要詳背之。廖老師雖已91高齡,但內氣發勁甚強。他指出勁由腳底往上發出,即是拳經所述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並強調落胯之重要。他稱此種作法完全違反人體之習慣,但這也是太極拳獨到之處,要學習太極拳就必須習慣之。廖老師教授太極拳,強調養生及內氣之培養,須做到勿忘勿助及主人翁在家的功夫,符合張三丰祖師所言「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做技藝之末也」的祖訓。廖老師對台灣太極拳之發展史,如數家珍,他帶來中華民國第一屆太極拳推手比賽觀摩大會特刊等三本歷史性文物,供與會者瀏覽。對鄭宗師之教導,頗表讚譽,且對鄭宗師之行誼,也多所著墨。以他91高齡,尚在國父紀念館走廊,教授太極拳,講授時聲音甚為洪亮,真是老當益壯。近兩小時之講授,使大家獲益良多。
第二堂課於下午一點由青壯派陳智誠老師來講授推手實務,他帶來兩位師弟來演練。陳老師現年33歲,從事作育英才的教育工作凡九年。自幼向其父陳適當老師習練太極拳,屬適中拳社,也是台灣推手總會的總教練。實戰經驗豐富,曾經參加無數次國內外推手比賽,成績婓然。他除了講解推手應有的技法如聽勁(靜)及懂勁(柔)外,也要求習練者一對一,以弓步兩人互相調換方式,從自由推到活步推來實際演練,務必做到推手時呼吸順暢均勻。進行了約兩個小時的實際演練,習練者皆身心俱疲,但也使大家獲益良多。
第三堂課由戴廷龍老師來講授推手的技法。戴老師是鄭子太極拳第二代陶炳祥老師的得意弟子,主張鬆柔發勁,手法靈巧,以空化空,達到「無形無象,全體透空」的境界,對方打來,避其實而擊其虛,內圈化人外圈打人,發、化、拿、打等技法,無不得心應手。強調太極拳十要訣須確實運用於推手中,尤其雲手須注意兩手陰陽相濟。其推手工夫盡得陶大師的真傳。
此次之講習會假台大醫學院會議中心庭園會館舉行,場地大小適中便於互動,中餐享用豐盛佳餚,並歷經三位老、中、青老師精闢太極拳經驗的洗禮,的確物超所值,使與會的42個參加講習者,滿載而歸。感謝教育訓練委員會及秘書處,辛苦舉辦了此次講習會,也期望日後尚有此種形式之講習會,以豐富大家對太極拳及推手的知識及視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